彭永臻 男,1949年出生,山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1976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1984年被教育部公派到日本京都大学留学,199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任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二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等称号,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彭永臻不仅是国家级教学名师,更是污水处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兼任《环境科学学报》副主编以及8种学术杂志的编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常务理事。他一直工作在科研教学和工程应用第一线,研究方向也一直围绕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重大需求,与时俱进地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他负责和参与了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升级改造和运行控制等工程项目120余项。从教以来,彭永臻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用实践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和信念,实现其“将普通学校学生培养成优秀科技人才”的梦想。他坚持“立足北京、依托北京、服务北京”的指导思想,将北京水资源短缺及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中心任务,近年来成功地解决了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上浮等问题。根据膨胀后水质有所改善的实际情况,他独具慧眼地提出了“活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彭永臻的课题组是国内污水处理SBR法、生物脱氮除磷等技术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近年来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80余篇,SCI检索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目前,课题组已完成包括重点项目在内的30余项国家级和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0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