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建国 男,1958年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清华大学土水学院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结构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毕业于南斯拉夫铁托格勒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历任清华土木工程系教授、教研室主任、博导、结构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席。2012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部级劳模,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聂建国多年持续从事组合结构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工作,对组合结构技术、设计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系列创新和发展,有力促进了组合结构从构件层次向体系层次的提升,推动了组合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他研究的成果直接被应用于建筑、桥梁、特殊结构和加固改造等领域的100余项工程,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有效拓宽了组合结构的工程应用领域。他发展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通过521个不同类型组合结构的模型试验和18次现场试验,从连接件、组合梁柱、组合梁板和组合墙、组合节点和组合体系,也就是从点、线、面、空间四个层面,发展了组合结构设计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其中,折减刚度法解决了长期以来组合结构设计中无法有效考虑界面滑移效应的难题;考虑剪滞作用的纤维梁杆系模型,首次解决了组合体系分析时无法准确高效反映组合楼板空间作用的难题。他研发了新型大跨重载组合结构、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叠合板组合桥面系等多种组合结构新形式,为解决超高、大跨、重载、复杂结构的设计施工难题提供了新的选择;研发了组合结构负弯矩区综合抗裂和系列节点构造新技术,有效解决了制约组合结构体系发展的“连接”和“抗裂”两大难题。他提出既有结构加固改造新技术,针对我国既有结构设计标准偏低、加固修复和提级改造需求量大的现状,提出了组合加固和组合加宽新技术,成功解决了传统结构加固改造方法存在的原结构刚度和承载力提高有限、施工难度大等难题。他在国内率先研究高强不锈钢绞线-高性能砂浆加固技术,建立了系列设计方法。聂建国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第一线,为组合结构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