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青山 男,1963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密云县东邵渠镇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80年起历任北京市密云县西邵渠村团支部副书记,密云县山井国酒厂司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炊事员,密云县西邵渠村党支部委员兼经济社社长、党支部委员兼村砖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兼村砖厂厂长,密云县东邵渠乡东福砖厂党支部书记,1999年起任北京市密云县西邵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同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西邵渠村地处深山,经济相对落后,村里财务不公开,账务管理混乱,村民怨气大,三天两头跑到区里上访告状。赵青山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党员干部立了规矩:今后不准随意接受村民宴请,不能捞好处,要把精力集中在抓发展、为村民服务上。他说到做到,一上任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村里过去有个酒厂和编织袋厂,因管理不善全都破产了,工人工资一欠就是好几年,为此,村民没少去镇里、区里上访。为改变这一局面,他筹借8万余元,还清了所欠农民的工资。随着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程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有的包工头为弄到工程给村干部送“红包”,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再次发生,他提出村里大小工程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标的由党支部、村民代表会根据工程量大小共同研究决定。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形成了制度。怎样才能尽快带领村民们富裕起来,摆脱贫穷落后的帽子,是他上任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走访,他明白了村里贫穷的原因:村子的产业主要依靠种地,而村里严重缺水。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后,他多次联系,最终从有关部门争取到了田间水利配套项目。有了项目,他又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打出了3眼机井,这一下不但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浇地种田更是水到渠成。此外,他从区农委争取到温室大棚建设项目,150亩地的蔬菜基地建立起来,盘活了村里的资源,1000亩山场和500亩集花卉种植和特色林果采摘于一体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初见规模,400亩矮化密植苹果园、油菜花基地开始接待来自京城的游客……通过对产业的结构调整,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业成了全村的主导产业,2015年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