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娟 女,1971年出生,辽宁人,中共党员,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电机副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1993年任北重厂电机工艺处工艺员,2000年起历任北重公司电机开发部试验开发员,电机技术部绝缘室副主任、副主任工艺师,电机技术部绝缘室主任、主任工艺师,电机技术部绝缘防锈室主任,电机副总工艺师。2012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3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作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刘凤娟扎根企业20余年,始终坚持立足岗位,在汽轮发电机新产品开发、线圈制造工艺改进、科研攻关等方面开拓创新,成绩显著。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北重公司引进合作机型24kV/C330MW发电机定子线棒、转子线圈等关键部件的技术难关。在实现330MW发电机定子线棒国产化进程中,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攻克了24kV定子线棒整机防电晕技术等多项难题,最终试制的定子线棒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标,绝缘技术和线圈制造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进口定子线棒相比每台节约1360万元,已在50多台机组中成功应用,经济效益显著。在山东金海项目中,她提出先C形、后一体的中频感应焊接制造塔形线圈的工艺流程,最终制造出形状和尺寸均符合图纸要求的转子线圈,填补了北重公司制造空内冷机组直角中频感应焊接结构转子线圈的技术空白。北重公司工会创建以刘凤娟为带头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以来,几年来完成创新攻关项目50余项,并应用于产品生产,刘凤娟领衔的工作室被北京市总工会命名为“市级创新工作室”,并荣获中国机冶建材工会的“工人先锋号”称号。刘凤娟奉行的工作理念是:“用力去做只能做到称职,用心去做才能做到优秀。”她继续深造,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几年来,她坚持岗位发展,负责完成了几十项科研技术攻关项目,其中“24kV/330MW汽轮发电机定子线棒的研制”荣获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2008年成为全国绝缘结构(SAC/TC301)标委会委员,编纂适合中国的行业标准,成长为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