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 女,1945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1965年至1971年任北京丰台二中数学教师、年级组长,1971年至1974年任海淀区57中数学教师,1974年历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副书记、书记、校长,2009年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刘彭芝自1997年起任人大附中校长。十几年间,她凭借开拓创新的胆识和求真务实的睿智,将一所普通的重点中学办成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著名中学,在世界基础教育的舞台上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之路。她对教育是这样理解的——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作为校长,她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带领全校员工开拓创新,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上千名学生在国内外创造发明比赛和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学校足球队、围棋队、国际象棋队、健美操、交响乐团、合唱团、舞蹈队多次荣获世界冠、亚军及全国、北京市一等奖,人大附中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界的一个窗口。她创造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多项“第一”:全国第一个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名校开通远程教学;全国第一个开设综合创新的校本课程“现代少年”课;建起全国第一个中学校园网、第一个虚拟科学实验室、第一个中学生汽车模拟驾驶教室;创建第一个中学生足球俱乐部……这些创新成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004年以来,人大附中有5名学生分别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竞赛金牌;6年间5次摘得北京市高考状元桂冠;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等重点大学的人数连续数年位居北京市榜首,每年有几十名学生直接考入剑桥、哈佛等世界名校和香港重点大学。她倡导发起建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并担任联盟主席,联合了全国100所优质中学,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通过网上远程教学,支援西部地区的中学。同时,学校与农大附中、延庆永宁中学结为“手拉手”校,并无偿帮助北航附中、翠微中学、蓝靛厂中学等薄弱校办学,无偿帮助河南新密、宁夏六盘山、云南腾冲等中西部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办学,让优质教育辐射到更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