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国 男,1963年出生,山西人,中共党员,北京首钢新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炼钢厂组组长。1982年至1992年在首钢试验厂炼钢车间当炼钢工,1992年至2005年历任首钢第三炼钢厂副区域长、炼钢组长等职。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自2000年年末担任炼钢大组长后,张新国作为兵头将尾在工作中更加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各项工作冲在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针对LF(VD)炉投产后高附加值产品任务越来越重、产品结构调整、冶炼品种多、技术操作要求高的特点,他在努力学习完善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狠抓岗位基本操作,开展小指标竞赛、岗位练兵、师带徒活动,组织并鼓励同组职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在他的支持和组织下,炼钢车间现有炼钢技师9名、高级工48名。仅2004年就有24名同志在炼钢重点岗位“降废减损、提高质量”小指标竞赛活动中,3次以上获得前三名的嘉奖。在日常工作中,他管理细致,严格要求,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炼钢工。在冶炼高附加值品种钢方面,他有着过硬的本领,在全面掌握冶炼条件、细致分析影响终点的因素、提高观察火焰技术的基础上,他狠抓铁水的装准率和一助手岗位的基本操作,提高了冶炼品种钢的一次拉碳率,使炼成率不断提高。针对铁水条件不稳定,铁水硫阶段性偏高的问题,他要求岗位铁水包包取片样,炼钢也炉炉甩片,有效地避免了因硫高造成的回炉废品。在控制钢铁料消耗上,他要求二助手拉碳倒渣时要慢摇少倒,防止金属倒入渣罐中,对铁水硅含量低于0.60%的炉次要求一助手尽量不“双渣”,减少金属损失。在合理加矿石方面,他通过组织多项试验,得出了加入矿石量太大容易引起前期溢渣喷溅,增加“双渣”次数的结论,并配合车间技术人员组织制定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矿石加入量的办法,对不进行“双渣”的炉次头批料矿石量控制在1~1.5吨,有效地避免了前期喷溅现象。在他的带领下,炼钢大组各岗位技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且杜绝了各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