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霞 女,1957年出生,甘肃人,中共党员,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技术总监。1975年至1997年在甘肃省武威市高坝乡插队、任知青点副点长,1977年至1984年历任甘肃省武威牛冷冻精液站化验员、质量检验员、实验室主任,1984年后任北京种公牛站技术总监,兼农业部牛冷冻精液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技术负责人。曾被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全国先进女职工、北京市爱国立功竞赛标兵,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77年,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张晓霞选择了奶牛育种事业。当时,这个行业在我国刚刚起步,从业人员几乎是清一色的男性。她刚参加工作时,中国在种公牛饲养和管理方面的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数不多的种公牛站均采用的是欧美饲养模式。为了填补这个空白,她在种公牛的科学饲养上,启动了健康工程。从饲料营养、饮食卫生、休息环境等方面制定实施新的标准化体系,发展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种公牛饲养模式。为了摸清种公牛的生活习性,她经常是整天整宿地在牛舍里观察。冬天,那里滴水成冰,夏天,那里牛蝇成群。难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还得时不时提防攻击性极强的种公牛发起的冲撞顶踢。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种公牛饲养及管理标准,并被国家农业部采用为部颁标准。与此同时,她还带领技术团队,大胆进行了技术创新,采取标准化管理,使牛冷冻精液生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产品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连续12年在同行业获得产量、质量、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的全国第一。她先后撰写和发表了《牛精液颗粒冷冻的适宜温度试验》《奶牛细管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配套技术》《中国西门塔尔新品种选育》等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论文。她主持完成的“改进牛冷冻精液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这项科研成果使种公牛的健康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总量连年创造北京市历史最高纪录,对我国的奶牛群遗传改良工作及牛群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我国奶牛群体的良种率不断提高,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