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乃忠 男,1946年出生,北京人,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教师。1982年至2005年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担任教师,是昌平区数学分会会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十佳中学模范班主任,北京市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1994年获得北京市第七届“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一等奖和北京市中学模范班主任称号,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4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获苏步青数学教育奖北京市提名奖、特级教师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何乃忠始终认为只有课教得好,才能真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自1985年开始教高三以来,何乃忠积极致力于研究高考试题,探索试题规律,捕捉高考信息。他下到题海里,从中挑选例题,挑选精华,编写高三复习讲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9年来,共有3人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3人获区理科状元,1人夺得区文科状元,1人总分名列北京郊区县第一名。1987年,何乃忠开始在学生中开展辅导写数学小论文的活动,不仅创立了选修课《数学阅读与写作》,还创办了用以发表学生作品的校刊《数学蓝天》,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数学的新思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何乃忠带领他们到南口玻璃厂浮法生产线参观,并邀请在该厂工作的1985届毕业生张洪岩为学生们做报告。1990年,何乃忠成为北京市教研部数学教研室中青年骨干教师班成员,参加了北京市中学数学界一系列教研活动,并积极致力于宣传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何乃忠深知写书和写文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好方法,从教后,他努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中学数学论文,在省市级以上的数学报刊发表文章90余篇,其中30余篇论文在区、市及全国获奖。他主编了《高中数学教海拾贝》和《初中数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两本书,参与编写了《北京市高中数学补充教材──开放与探究性问题》《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全书》等7本书,为中学数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