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心平 男,1963年出生,江西人,中共党员,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华北电力调度局高级工程师。1987年任天津市电力局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科助理工程师,1992年任天津市电力局高压供电公司继电保护管理所专责工程师,1998年任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继电保护处高级工程师。2004年被评为中央企业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干继电保护的人都知道自己能够按时上班,却不知道自己能否按时下班。由于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基础原理、制造工艺、通道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发生保护装置退出运行甚至是不正确动作的情况,杨心平当仁不让地在每次异常消缺、事故处理中冲到了最前线。2004年3月13日下午4时,华北电网“西电东送”大通道之一的500千瓦沙昌一线保护校验过程中,沙岭子电厂侧发现美国GE公司生产的PLS纵联方向保护选相元件不能正确动作。而当时距沙昌一线检修工作结束,恢复送电只有不到32个小时的时间。全体检修人员心急如焚,经过多方了解,全国电力系统都没有这个损坏插件的备品。他挺身而出,经过连续16个小时的精心排查,终于发现插件不能正确动作的原因是其中的一组逻辑芯片已经损坏。原因终于查明,他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了下来,而在16个小时连续紧张的工作期间,他只吃过一口快餐,等到PLS的整组试验调试完毕,保护可以投入运行时,他已经累得脸色发白,体力虚脱了。当时,华北电网采用复用光纤通道传输纵联差动保护的数据、命令,由于转换环节多,不仅加长了传输时间,且增大了转接过程中受干扰的机会,直接影响了保护的可靠性。为此,他主动提出并主持了保护直接复用2M口数字通道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数据,还对保护接口装置做了深入研究,并开展了大量兼容性试验。最终,制造出了产品样机,并提出了“华北电网纵差保护复用2M口通信传输的技术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了64K通道存在的问题,为电网采用新型的保护、接口设备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成果推广后每年至少可以为国家节省900多万元,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