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永 男,1973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民警。1994年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崇文交通支队前门队民警、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队长等职。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章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崇文门三角地是北京城区最特殊的一个路口,呈不规则的“X”形交叉,每天交通流量极大。一般的路口是4个岔道,这里却有5个。交通高峰时期,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每小时流量达到1万多辆。1998年6月,任素永来到崇文门三角地。刚到岗位上,这个24岁的小伙子面对几个方向过来的滚滚车流一下就蒙了。虽然他累得满头大汗,路口秩序却也没怎么变样。一些路人不理解的话深深刺伤了他:“警察是干什么吃的!”“哎,‘小眼镜’你行不行啊?”任素永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当班时,他仔细观察车辆、行人通过的路线特点;下班后,又悄悄爬到附近高楼顶上,用摄像机拍下路口情况。一有空他就拿着一卷皮尺实地测量,收集数据。经过认真分析总结,任素永慢慢摸透了三角地路口的复杂性:这小小路口居然隐藏着21处交叉冲突点和4处交织冲突点。他精心绘制了《三角地路口交通冲突分析图》,并摸索出一套两岗配合的“四勤四看”疏堵方法。“四勤”即眼勤看、腿勤转、话勤喊、勤指挥。“四看”即一看时段保证重点,根据交通流在不同时间内的方向变化来确定放车疏导的重点;二看信号把握时机,根据崇文门信号灯或指挥手势的变化决定三角地卡放车辆的时机;三看苗头制止越线,及时发现制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违法抢行猛拐情况;四看意外及时通报,遇有事故、故障车或电车掉杆等情况要立即通知崇文门另一处岗位,协调放行,避免拥堵。慢慢地,去往北京站的公交车越来越多。任素永又发明出“卡放结合、交通分离、公交优先、兼顾非行”的新路子。三角地一带的交通秩序彻底变样了:路口机动车通行能力由原来的平均每小时3500辆提高到5100辆,增幅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