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伟民 男,1954年出生,上海人,中共党员,北京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配分公司副经理。1970年应征入伍,1976年复员后到北京市热力公司管网所工作,1977年至1987年历任管网所汽网工段二班班长、气网支部书记、工段段长兼书记、汽网工段书记,1988年任管网所水二段段长,1990年任管网所副所长,2000年至2005年任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输配分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印伟民复员到热力工作岗位,就为首都热力事业努力工作。在遍布北京主城区近700公里的供热管线上,有5400多个用于检修管网和设备的“小室”。“小室”深的有20多米,浅的也有3~5米,室内狭窄潮湿,温度最低60℃,高时100℃,工作稍有不慎就会被烫伤,工作艰苦危险。他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了30年,钻遍了5400多个“小室”,写下了十几本“小室随笔”,详细记录管道的走向及腐蚀情况、截门配备的个数与型号等,被称为“管网活地图”。他一直兼任输配分公司抢修队队长,在处理隐患、抢险时总是抢在前头。他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的功夫。2005年3月10日晚,三元桥附近的热力管道漏水,热水渗漏到电信地沟,威胁到电信通信线路安全。有关部门紧急向热力集团救援抢险队求助。这里的管线全埋在不通行的地沟内,整个管线只有3个“小室”,钻“小室”找漏点不管用。印伟民仔细向热力厂人员问清管线走向,拿着手电,一次次把头探到只有半人深的“小室”内,仔细倾听管线内流水的声音,在相距100米的“小室”之间来回走了多趟。最后,他指着距离其中的一个“小室”10米远的地方,下令挖“探坑”,终于发现了管线底部一个长达30厘米的裂口。厂方好几天没找着的漏点,他不到两个小时就找到了。他走上管理岗位后也经常牺牲个人时间深入一线。他一年加班150天左右,工作30年,相当于干了40年的活儿。30年来,他没有一个春节是在家里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