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鹏 男,蒙古族,1963年出生,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畜牧总站副站长。1984年到北京市牧工商总公司工作,2000年8月任北京市农业局主任科员,2000年11月任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1989年被评为国家农业部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郊区经济发展“十佳科技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作为一名蒙古汉子,云鹏始终没有舍去那份畜牧业的情结。他用双腿“踏”出了北京市首份畜牧资源地图,他将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到全市猪场,他着手建立了全国首家区域性的种畜遗传评估机构。为查清畜牧资源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云鹏的足迹踏遍了京郊的各个郊区县。他以河工小屋为家,以馒头咸菜为粮,一张行军床,一只煤油炉,在河堤上安营扎寨,连续2年做定点研究。他在野外调查中是有名的“牧草活字典”。在门头沟灵山地区的一次野外调查中,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增加了样地数量,云鹏和调查队队员们从清晨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多钟,最后在暮色中回到江水河营地。经过5年的奔波和努力,终于绘制出了一份详尽的北京市草地与畜牧资源图,为北京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依据。在主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过程中,云鹏总结出建立一个供精基地、一套技术标准、一支技术队伍、一批示范猪场和一种合同服务机制的“五个一”推广模式。3年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果获得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他主持的“种猪遗传评估技术研究”是北京市科委“二四八”重大项目之一。作为课题主持人,他策划建立了国内首家公益性、区域性的种畜遗传评估机构——北京种畜遗传评估中心,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发了种猪育种软件,建成了全国首家专业育种网站,对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种猪评定、种猪选育均具有指导性意义,有力地推动了种源畜牧业的发展。工作开展3年来,在京郊25个种猪场采集测定数据30多万个,有力地指导了种猪选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