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京生 男,1956年出生,山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客运分公司工人。1972年至1974年在通县觅子店插队,1974年后到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五客运分公司322路车队当工人。2004年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同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于京生在行车安全上,是“规范行车的标尺”,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他的安全行车经验首先是出车前十检,行车中正点,停车后盘点;其次是熟悉路况是条件,灵活运用是关键。为此,他走访沿途,分析线路所辖的16个交通信号灯和14个无人看管路口、21条人行横道、数十个街道出口的特点,从中寻找其最佳行车规律,使其既安全又能节约燃料。同时,他还根据社会车辆的不同构成,研究跟车、并线、进站的一般规律。他做到了“脑子里有安全,心里有乘客”。在一次乘客调查中,他被乘客评为“最受欢迎的司机”。在增收节支上,他是“技术创新的标杆”。他在职工中被公认为“业余修理工”,但他的修车技术并不“业余”,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修理工。当车辆发生故障时,只要听一听发电机的声音,看一看尾气颜色,他就能准确“诊断”出车的毛病。据新华网资料, 1995年后,他一人就为车队更换轮胎965个,换柴油泵258个,换发动机、发电机229个,调气门、对火头200次,调换喷油头989个,修排污阀40多个。为了减少故障和提高维修水平以及协助车队搞节油,他刻苦钻研修理和节油技术。先后自费购置、自行设计制作修车工具60余套,400多件,不同类型的修车工具,足够开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