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平 男,1964年出生,湖南人,中共党员,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教师。曾任邵阳市一中高中部教师、教研组长、教务科长,1996年被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国家级骨干教师及教育部第二十七期全国重点高中校长班学员。1998年至2001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当选劳模后进京工作。
曾海平刻苦钻研教学知识,剪辑了与中学数学教学密切相关的文章250多篇,分类装订备查,5年里光备课本就写了80多本,做了6000多道习题。天道酬勤,5年时间还不到,他就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1988年,他任教的高三文科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达到了110分。曾海平做过两届班主任,两个班都成了学校的优秀班级。1988年接手的班,有个学生与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打得火热,抽烟、骂人,甚至乱拿别人的东西,成绩是班上倒数一二名。曾海平一点儿也没歧视他,经常与他促膝谈心,帮助他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一次次地谈心,使这个学生成了曾海平的好朋友,成绩很快有所提高,并顺利高中毕业,光荣地应征入伍。在曾海平的精心教导下,这个班没有一个学生掉队,毕业会考合格率是100%,高考升学率在全校也是最高的。1994年,曾海平又担任了高(177)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大多是来自区县的寄宿生,学生一个学期难得回趟家,因此,曾海平给了他们更多的关爱。进校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组织学生与任课教师、校领导联欢;过元宵节,他把学生们请到家里。学生胡琼华生了病,曾海平将他接到家里住,让做医生的妻子照顾他;学生罗若松在高考前夕不小心摔断了腿,为不影响他参加高考,他就将小罗接回来,有计划地指导他复习。曾海平的行为深深地感染了全班学生,在高考临战前那样紧张的时刻,班上学生自觉地两人一组照顾小罗,背他上下课,替他打饭洗衣服,帮助他洗澡上厕所,使小罗的学习没受影响,在考场上发挥得特别出色。(177)班的学生们也没有辜负曾海平的期望,3年里,这个班年年被评为“文明班级”;团支部年年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全班50个学生一次考上本科院校的有40人,剩下的几个学生第二年也全部考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