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桂春 女,1961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二七机车厂工人。1979年参加工作,到北京二七机车厂当工人,一直到2011年退休。1992年分别荣获北京市三八劳动能手、全国先进女职工荣誉称号,1993年荣获全国铁路火车头奖章,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9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常桂春进厂后,被分配到产品项件多、劳动强度大的小件班当了一名车工。她个子小,身体单薄,操纵C620车床难度很大。但在工作中,她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功夫,总结出一套运用“手感、眼观”掌握加工规律的操作方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在加工机车油路上的锥形螺堵时,一般人都采用退刀挑扣的方法,一次只能加工一个,而她在实际工作中摸索练就了一套“进刀挑扣倒装工件”的绝活,一次走刀可以连续加工3个,工效提高了2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不仅抓紧一切工作时间实干、苦干,还经常开动脑筋搞技术革新。经她制作的适合自己及班组其他职工工作用的工装卡具近40项。班组中过去许多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定额工时紧、别人不愿干的工作,在她手里却干得又快又好,有些配件甚至成了她的“专利”产品。例如,在加工东风7型机车板阀座时,为了解决用四爪卡盘找正这个既麻烦又费时的难题,她自己找材料制作加工胎具,只要把板阀座放进去,就可以定好中心,仅此一项就提高工效4倍。正是靠这种努力钻研技术,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她月月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厂工会组织开展的“五个一”劳动竞赛(每个季度完成工时1000点,节约100元,实现一项技术革新、无一件废次品、无一次违章违纪)活动中,她连续6年24个季度荣获一等奖无任何人身机械事故。仅从1991年到1995年统计,她完成的工时就达23893个小时,工时完成率达到193.7%,相当于5年干了10年的活。常桂春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在质量上更是精益求精。她虽然把经常加工的各种配件的关键尺寸都记在了脑子里,但每次开工前她总要把配件图纸、工艺规程仔细看一遍后再开工。每干完一件活她都要仔细测量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每年经她手加工的配件有2万多件,却从未出现一件废品,被技术人员和检查人员称为“质量信得过”的人。为表彰她在加工质量上做出的成绩,厂里连续6年授予她“厂级质量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