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秋 男,1960年出生,重庆云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副站长。1983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工作,历任技术员、副站长。1992年、1995年先后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8年获得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者荣誉称号,同年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新技术示范推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郑建秋在蔬菜种植领域赫赫有名。他走遍京郊,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芦村蹲点30年,除遍田间1000余种病虫害。因为他杀虫不用农药,让果蔬更加绿色健康,所以农民给了他一个绰号——“治虫大王”。到2000年,他已经针对1300多种病虫害找到了对症良方,覆盖了北京乃至全国曾出现过的绝大部分植物病虫害。郑建秋开出的治虫“药方”里,常常没有任何化学药剂,尽是像芥末、天然菌类这样的平常之物,这些看似寻常的东西,其实是大自然赐予的杀虫良药。他用芥末给大棚消毒,这种无毒无害的生物制剂使“洗过澡”的幼苗更加壮实,不容易得各种根部病害。他还有一样秘密武器,名叫“武夷菌素”,是从武夷山中找到的纯天然有益菌。黑星病、霜霉病、角斑病、番茄灰霉病……蔬菜主要真菌病害都怕它,防病效果达75%以上。除去这些,他的治虫“百宝囊”中还有芽孢杆菌、天然除虫菊素、桉精油、矿物油等不少宝贝。他用近30年时间,从大大小小的灭虫战役中搜集了1300多条斗虫经验,他把这些心得编成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打破了日本植保教科书在国际上的垄断。国际植物病理学会的官方推荐名录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就连蜚声全球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了他的著作。他主持参加国家级项目4项、北京市重大项目20多项,引进、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140余项(种),获发明专利22件,解决了数十项技术难题。获科技成果奖3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2项。郑建秋用他几十年深入农田的经验,编写出版了《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全彩版)大型工具书、《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控制》(全彩)、《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农药用量防治蔬菜病虫实用技术指导手册》(全彩版)等3部专著,以及科普书1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