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平 男,1951年出生,河南息县人,中共党员,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1977年至1978年任二机部九院十所技术员,1978年至1981年在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1年至1990年任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科技人员,1990年至1995年任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副总工程师,1995年任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总工程师。198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得首都劳动奖章,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周平是恢复高考后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的首届硕士研究生,1981年毕业,来到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后从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研制工作。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兰开斯特大学进修工作。在工作中,他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胆对原加速管谐振腔优化设计软件包予以改进,使该程序适用范围由驻波加速腔扩大到行波加速腔,并对国际上公认的加速管速流动力学计算程序软件包进行了详细的复算,并修改了原程序中的错误,受到英国MEI公司设计人员、兰开斯特大学及英国国立载尔斯伯雷实验室有关专家的好评。他用真才实学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他回国后,积极发挥业务特长,运用在国外学到的先进技术对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的微机进行了硬件扩展,使SVPERFISH软件包在微机上运行成功。他对国际上通用的电子枪设计程序SLAC进行了改进,实现了一条龙的计算方案,提高了束流的准确率,加强了数据的功能。他还对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BJ-4型医用加速器的加速管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工作,提供了数据选择方案。1990年到1993年他同赵洪斌一道研制成功了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BJ-6B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于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十分重视新产品的开发工作,作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BJ-14医用加速器的负责人之一,他领导全体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该项目270消色差带梯度偏转磁铁、非对称独立光阑辐射头以及分档微波系统和束流控制系统等都是由他设计完成的,填补了国内新技术的空白。由于这些新技术的突破,BJ-14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与国外同类型机相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