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楠 女,1947年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双榆树中学副校长。1965年参加工作,她在36年的教育生涯中,主要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在北京市多所学校任教,从1984年开始在北京市双榆树中学历任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张楠在共产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下,是一个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干起工作不要命的人,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在第一线。就在工作如日中天时,1994年她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但她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抗争,并没有退却,重上岗位,战胜了死神。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她积极带领教师们参加科研实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的中学“JIP”实验中,她领导的实验年级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因此被评为北京市及全国先进单位,她本人也被评为市级全国“JIP”先进个人。在实验中,她抓住中学“JIP”实验这一国家级课题,以实验年级作为科研工作的基地,在教师中开展隔周一次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指导。她身先士卒,走在教师的前头,从几百种报纸、杂志中精选学习内容,并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指导、组织共同研究、探讨教育教学的改革。在她的带领下,实验年级的教师们共撰写论文92篇,其中22篇获区、市、国家级奖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明显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也随之明显提高,这都源于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实验年级全体学生无一掉队,流失率和犯罪率均为零,最终全部顺利毕业,考上高中。患癌症以后,她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上7点钟到校,晚上6点多离校,除了主抓教学和科研工作,还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她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更关心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进步。她要求教师们做学生的朋友。同时她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开设心理热线。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异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家访,与他谈心,使他打消了离家出走的念头,专心学习。每逢春节,她都与年级组长一起去每一位教师的家里拜访,以表示节日的慰问。教师们有了难事,她真心帮助,为此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4年一轮的科研实验,她没有请过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