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 男,1938年出生,山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从1962年起一直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任教,后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1990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师德标兵,1999年获得苏步青数学教育全国一等奖,是第十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孙维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除了从事数学教学及班主任的工作外,他还兼教过物理、历史、音乐等课程,兼任过体育队教练。他1990年患膀胱癌,1998年患直肠癌,历经3次住院、8次手术,但仍一直坚持工作。1991年至1992年他还同时任高三(4)班和初一(1)班两个班的班主任,教这两个班的数学。孙维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成绩卓著。从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不是重点中学、生源不理想的现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从1980年起,他将新进从初一带到高三毕业,他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对孩子们的真诚和精湛的教学,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其中,1997年高考,他执教的高三(4)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从初一到高三,他一直带了这个班6年,6年中没有淘汰任何差生,全班40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高考平均分为558分,其中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9人达到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清华、北大(当年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为567分)。升入高中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1/3的学生是就近入学的学生,被称为“大拨轰”。其中,闫珺获第三十七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彭壮文以一篇数学论文及3轮答辩获得美国少年诺贝尔大奖。孙维刚还在中央电视台及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数学教育节目,28次赴14个省、直辖市讲学,150次为北京市的几十所中学讲学,累计听讲教师人数达2万人次;多次为学生演讲,听讲学生累计达6万人次;各地到北京第二十二中听孙维刚讲课的教师达1万人次。他担任20多所中学的顾问,指导过的青年教师有30多人,出版著作5本,发行30多万册。1986年以来,《人民日报》等20多种报纸、杂志共刊登过30多篇对孙维刚事迹的长篇报道,1997年北京市教育工委、市教委、市教育工会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市教育系统中开展向孙维刚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