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丽 女,1955年出生,山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底盘车间维修电工。1971年参加工作,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工人,1984年至2000年在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当工人。曾荣获北京汽车集团总公司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71年,16岁的田丽走进工厂。技术,是工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她的初始信念。每天田丽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技能,她的技术水平因此迅速提高,她很快成为机床电气维修方面的能手。1984年公司合资后,底盘车间的设备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由于新引进的设备的说明书几乎全是英文,田丽下决心学习英语。时间不长,她就记熟了上千个英语单词,攻克了维修工作中的语言障碍。同时,她还参加美国A-B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培训,具备了对进口高精尖设备改造的能力。切诺基桥壳生产线一台美国制造的精加工组合镗床,因设计上的不足,极易报废零件,经济损失很大。田丽通过查资料,翻说明,对照梯形图一个点一个点地分析、试验,终于发现了制造厂家设计上的缺陷,她大胆地对厂家原有的PLC控制程序重新进行了修改,使这台设备运行自如。除了完成日常维修工作外,田丽还参与并独立设计、改造了一大批机床及生产线的PLC控制系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强大的绘图功能使她萌生了将车间全部加工设备的电器原理图、PLC接线图用CAD重新绘制的想法。这对一名普通的电工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最终,田丽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绘制了400余张图纸,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新绘制的图纸不仅弥补了原图中的诸多缺陷,还将进口设备的图纸统一译成了中文;将各类设备图纸的多种符号统一换成了国标;将不同厂家不同时期绘制的图纸资料统一绘制为一种模式,并将这些资料存入光盘。这种先进、实用的技术资料管理方法在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