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汉 男,1931年出生,浙江瑞安人,中共党员,中共北京市宣武区委员会区委顾问。1946年就读于北平通县潞河中学,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北平解放时参加接管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下放劳动4年,返京后在北京市电子仪表行业二级公司历任政工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等职,1979年任东风电视机厂厂长,1982年任北京电视工业公司副总经理,兼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顾问及中国电视剧国际合作公司总经理,1986年任北京市宣武区政协副主席。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黄宗汉是中国第一代文化企业家,他把发展文化事业、弘扬民族文化传统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目标。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投拍《红楼梦》,全部预算300万元,其中制景费只有75万元,如果去南方拍摄实景远远不够,搭个布景拍完了拆掉又太可惜。于是中心请来黄宗汉策划。经过一番精心调查后,他提出要学习国外建立“影视基地”的做法,盖一座永久性的实景大观园,既可做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拍摄后又可成为一个文化景点。这个建议得到广电部的重视,委托他承办。他遇到老街坊李瀛时谈起此事,李瀛是宣武区的领导,一听是要为首都文化事业做贡献,不但提供当时为苗圃的南菜园作为大观园建造地址,而且借款95万元。接下来,他组织顾问会,请来红学家、古建筑学家杨乃济作为大观园总设计师,又请来北京的古建队,调来大兴安岭木材进行修建,怡红院、潇湘馆等8处景点如期在1985年入园拍戏前建成。随着名气的提升,全国游客慕名而来,以园养园,40个景点在8年内全部建成,还在红学界的支持下组织数十场红学讲座,对普及红学具有重要影响。1986年,黄宗汉回到宣武区任政协副主席。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他开始围绕天桥民俗文化大胆规划,拿出稿费收集、复制了大量与天桥文化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历史照片,先后编辑出版了《天桥往事录》《北京老天桥》画册,又利用手中资料,拍摄了反映天桥民俗文化的电视剧《天桥梦》。1992年,他提出改建天桥总体规划的设想,天桥乐茶园是设想之一。区领导予以大力支持,有企业投资把原先的天乐戏园翻建为天桥乐茶园。他与话剧演员于是之共同策划茶园演出大戏《天桥风情大串演》,演员多是天桥土生土长的艺人,重现了“酒旗戏鼓天桥事,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