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运来 男,回族,1942年出生,山东武城人,中共党员, 北京日报社社长、高级记者。196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北京日报社记者、编辑、副主任、主任、编委委员、副总编辑、副社长、总编辑、社长。曾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秘书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新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等。被《中国新闻年鉴》列为中国新闻界名人,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满运来认为“当记者,在报社工作,首先是笔杆子得硬,这是基本功。就像当战士要有作战的本领一样”。当年的满运来这样想,也这样去磨炼自己。他30多岁就当了部主任、副总编辑,40多岁成为总编辑、社长。在满运来40余年的新闻工作者生涯中,他笔耕不辍,写有大量新闻、通讯、评论、散文、文章等。满运来认为,办报必须第一姓“共”,第二才姓“报”。他提出,办党报不可忘记:稳定、鼓劲、求实、创新。在他担任主要领导责任的近20年中,他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京报集团所属多个报刊社网全方位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较出色地完成了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报道任务,多次受到中央、市委有关方面好评和广大读者欢迎。满运来办报力求让“二老”(老领导、老百姓)满意。他说,一张报纸舆论导向正确极为重要,但如果内容不吸引人,读者不爱看,就起不到应当发挥的作用。因此,报纸必须将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结合,坚持改革创新,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亲、可用。他努力开拓新闻改革之路,在报业发展和经营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获得显著成效。他担任领导职务后,仍利用业余时间,陆续撰写了100多篇新闻论文和其他作品。一些作品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新闻奖、全国新闻学术论文奖、北京新闻学术论文奖和中国记者论文奖、全国晚报优秀作品特等奖、全国省级党报作品一等奖等。他还著有《办报余墨》《燕石集》《通讯写作漫谈》《怎样为报纸写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