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启兰 男,满族,1938年出生,北京朝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党委书记。1956年起先后任十八里店村团支部书记、乡团委副书记、乡党总支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乡党委书记。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富启兰从1983年起担任十八里店乡党委书记。为了改变全乡的落后面貌,他根据本乡实际,确定了“发展生产致富的财源主要是乡镇企业,建成首都副食品基地是首要任务”的发展方针,从而打开了全乡经济发展的思路。他大胆改造旧企业,引进项目和人才,使全乡的乡镇企业由1980年的61个企业、年产值1310万元,发展到1988年的180多个企业、年产值10562万元。乡里担负着为首都提供副食品的任务。他在发挥老菜区优势的基础上,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在抓细抓早抓缺上下功夫。1986年建成温室6500间,改革畦350亩,使蔬菜保护地面积发展到2148亩,占菜地面积的21%,有力地保证了蔬菜的稳产高产。1988年全乡上市蔬菜7000多万斤,占朝阳区蔬菜上市量的1/3。为了调剂城市蔬菜供应,他引进了国外设备,建立了库容2500吨的蔬菜速冻冷库。1986年,他实现了全乡农民的第一步愿望,工农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当时朝阳区的第一个亿元乡。1987年、1988年每年又以25%以上的速度递增。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他投资703万元,在乡里共修公路53条,全长64公里。他在担任管委会主任时,主动与中国农科院、北京农科院建立了联系,定期请专家来乡里会诊,献计献策。那些年共送出去培养的大、中专生达到120多人,他还与北京经济函授大学联合,盖教室,培养了62名毕业生。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乡里发展的骨干。他还投资300万元建立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对在本乡任教的教师每人补贴一级工资,请特级教师给本乡教师讲课,提高业务水平,推动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