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翠莹 女,1928年出生,山西太谷人,无党派人士,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1954年毕业于沈阳农学院(后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园艺专业,1954年毕业分配到吉林省长春市园艺局蔬菜科任技术员,1956年调中国农科院筹备组,1959年调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历任蔬菜研究所品种组组长,十字花科蔬菜育种组组长,叶菜室主任、副所长、副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甘蓝育种课题主持人。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北京市第九届人代会代表。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贾翠莹1957年以后一直从事蔬菜育种工作,1959年开始参加了大白菜品种选育及白菜、甘蓝的远缘杂交试验工作,1965年至1967年在丰台区,经过3年的系统选育得到了秋季抗病丰产的秋花椰菜荷兰雪球新品系,在北京市郊区和部分省市推广,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世纪70年代初,甘蓝品种混杂退化,产量低,抗病抗逆性差,这一国内外甘蓝生产上的重要技术难题急需解决。她主动承担了这一研究项目,并主持了甘蓝杂种一代优势利用课题,选育出8个不同性状的F1及相应的自交不亲和系,并研制和提出了自交不亲和原种及一代杂种制种技术。用这些优良不亲和系配制出8个系列组合,选育出“京丰一号”“报春”等系列新品种。其主要特点是丰产性好,比原有同类型主栽品种增产20%~30%,早、中、晚熟配套,有利于分期收获上市,促进了周年均衡供应,而且抗逆抗病,适应性广。1978年至1984年累计增收6.04亿元,这项成果于1979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5年获全国发明一等奖。她主持选育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及其配制的优质早、中、晚熟杂种,1985年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她还撰有《甘蓝杂种优势利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及利用》等论文,对农作物的选育发展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