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棣 女,1948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 北京雕漆厂工人。1964年参加工作即到北京雕漆厂,是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曾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1995年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陈厚棣16岁进入北京雕漆厂,在当学徒工时勤学苦练,下班不回家,向住在厂里的师傅请教,3年时间十几道工序学了个遍。她作为第六代雕漆艺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学生艺徒。她善于钻研,从不呆板地“照图施刀”,而是寻找资料,勤学好问。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后,动刀极快,修饰极少。她擅长人物、风景建筑、龙凤雕刻,以庭院假山、太湖石的雕刻最为生动形象。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陈厚棣一直在尝试着技法上的创新,针对传统雕漆产品工艺缺陷,她刻苦钻研技艺,虚心向名师学习,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创造出“陈氏山石雕刻法”,被业内人士称为“陈氏劈山法”。以前,关于山水只是用铲刀,而她却使用三把刀——拉刀划出山行、片刀削出侧面、铲刀增强立体感,这样刻出的山,千姿百态、变幻莫测。20世纪80年代,一个漆盘外销就可以为国家支援一辆自行车。一件雕漆作品,要经历作胎、光漆、设计、绘画、雕刻、抛光、雕刻等程序。一般情况下,一件15寸以上的雕漆作品需要3~5个月才能完成。为此,陈厚棣加班加点地干活,两天的活一天一夜干完,2年就相当于干了4年。这也是雕漆生产最旺的时候,她的工作为国家创收了大量外汇资金。她患有哮喘病,却全年无休。在厂子里,她整整40年没有涨过工资。同事们都说她是属牛的,吃得少,干得多。与此同时,她还积极传承技艺。她说:“雕漆匠要有脑子,也要有传承人”。刚进厂的工人都请她当师父,她还经常给工人培训,引领青年工人钻研技艺。她从事雕刻工作近50年,以忘我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每年只用半年时间就完成全年任务,1976年至1986年共超额工时29477小时,产品质量始终保持第一。她的作品被陈设于人民大会堂等处,她的优秀作品众多,1989年作品《龙砚》赴香港展览获优秀奖,被评为“雕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