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湘 男,1921年出生,天津人,中央音乐学院主任、教授。他1940年考入燕京大学英国语言文学专业,194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44年跟随意大利音乐家帕器学习,同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首场个人独唱音乐会。1945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 1947年应邀在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任教,1949年兼任北平艺专音乐系、燕京大学音乐系声乐教员,随北平艺专音乐系并入中央音乐学院,1978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歌剧系,他担任教研室主任。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198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沈湘18岁时在天津市歌唱比赛中获第一名。1945年,他曾多次在平、津两地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当时被誉为“中国的卡鲁索”,多次应邀任英、法、意等国际声乐大赛评委。他培养的学生在男女高低5个声部的国际声乐比赛上获得大奖,这在国际声乐界是罕见的,“沈湘现象”被公认为是世界音乐界的奇迹,被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誉为“伟大的人”。1987年受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和芬兰国家歌剧院之邀,每年在芬兰开设“沈湘大师班”,英国和芬兰国家电视台曾拍摄介绍沈湘的专题片《中国的歌声》。他是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他博学多知,治学严谨,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事声乐教育工作数十载,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他的教学成绩卓著,几十年来培养的优秀声乐人才有近200人,包括郭淑珍、李晋玮、梁宁、迪里拜尔、殷秀梅、刘跃等。他在教学上的成就受到国外声乐界的瞩目,许多外国声乐专家公认他为“世界一流的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经验,最大特点是思想开阔,兼容并蓄,虽然教的是西洋发声法,但他热情支持民族唱法,更注重与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声乐教学体系。他的声乐教学典型地体现了声乐教育的理想,即培养人民的声乐艺术家。他在声乐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来自于对这一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刻苦钻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他体现出的丰富、深刻、有机的教学思想,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