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镇危 男,1941年出生,安徽绩溪人,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沈阳市电子研究所所长。1966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他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劳动模范称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等多项荣誉,还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工作者、电子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辽宁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余镇危于1972年至1976年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34海军军用计算机系统”,为军队建设做出了贡献。1978年至1979年完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WSJ-2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交付国家计委使用,构建了国内早期的网络环境。他常年从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40多项国家、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包括主动Overlay网络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层与网络层协同路由的研究,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形式化理论的研究,基于移动Agent应用层主动网络服务部署的研究,基于复杂性理论计算机网络行为的研究,以及FDDI实时信令系统、基于相连存储器的ATM交换机、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海军基地专用信息处理系统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先后研制成功7021电子束加工控制计算机、我国第一套邮局包裹自动分拣系统、国内第一批全电子电话自动交换机、微程序设计多功能计算机、国内早期的微机过程控制系统等。他还研制了国内最早的声发射信息处理系统“SW-01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于国内首次完成奥氏体钢的焊接质量实时监测,并进一步研制了“SDW-01系统”,在国内第一次实现声发射在含油岩样水压开裂实时监测与分析,为研究岩样的开裂规律取得有意义的成果。他研制的银行出纳业务微机网络系统,实现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管理。其中获得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国家优秀新产品奖4项;并在国内外发表专著2本,论文80多篇。他转入教育系统后,在计算机网络理论研究方面培养出17名博士、72名硕士和1名博士后,育人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