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君 男,回族,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邮政局广安门内大街邮电局邮递员。1981年在西城体委参加工作,1984年在广安门内大街邮局工作。1986年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优秀投递员称号,是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李秋君1984年到邮电系统工作。他钻研业务,凭借过硬的业务水平,在5年时间内迅速准确地投递邮件370多万件,消灭了“瞎信”4200余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赞扬。邮递员工作需要娴熟的记忆和过硬的技术,为此,他刚到邮局时总是捧着业务书“啃”地名,骑车上道认胡同、数门牌。很快就胜任了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不久后的一次全局性业务知识竞赛中,名列榜首。为了提高技术水平,掌握广安门邮局投递范围9.6平方千米、19万人口、15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情况,他经常骑自行车在这一带转悠。他设计了一张投递路线图,把那些难找易忘的胡同、门牌号标在上面。为了熟悉这些路段,他无偿贡献了40多个公休日,还经常忘记休息和吃饭,最终攻下了全局23个道段的情况,成为广安门邮局投递的第一个“全能”替班员。邮递员最怕处理“瞎信”,即地址书写不清,或收件人迁新址而无法投递的信件。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处理“瞎信”。1988年的一天晚上,他和班组同志为找一封台湾寻亲的“瞎信”,几经周折找到了住在金台路的收信人。他完全可以把信留下来,但他唯恐同名同姓,误了这封信,于是又按邻居提供的地址找到东城区。当收信人看到信件时,感动得涕泪纵横。分离48年的骨肉又联系上了。一天,一位住宣武四新旅馆的浙江籍妇女到邮局寻找法国寄来的装有机票的信件。初步查找无果。到晚上7点多,他在准备投递的信箱里看到这封信,便连夜送到旅馆。5年来,他共消灭“瞎信”4200余封,其中台湾寻亲的就有40余封。他在实践中总结了寻找“瞎信”的方法。1987年,他当选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为了改变邮政部门设备陈旧、邮费低、超负荷运转的状况,他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加快北京邮政通信枢纽建设》的议案,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