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栓 男,1947年出生,河北曲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西城大队西外中队民警。1968年参加工作,1971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荣获首都劳动奖章、区县级优秀党员称号、公安部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二级英雄模范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1989年、1995年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71年秋,苏俊栓从部队转业到了交警队伍。80年代,他在车公庄路口当岗长。当时的车公庄路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达8000多辆,非机动车近2万辆,是当时北京交通流量比较大的平交路口之一。他在站岗执勤中,一直琢磨司机和行人的心理,认真思考如何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他发现,当绿灯一灭黄灯亮时,已经越过停车线的车辆经常在路口犹豫不决,严重影响路口畅通。针对这种情况,他及时打出带车手势,请司机放心通过,在短短的黄灯期内能多放10多辆车,一个小时就是200多辆,路口通行能力大大提高。他把这一招总结为“要让车辆跑得快,多打手势往前带”。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结合路口的特点和流量状况,总结出了一套科学有效的交通指挥方法,使路口在高峰时机动车通行量达8372辆,位居当时全市之首。1992年,市局将他的指挥法命名为“苏俊栓指挥法”,同年,公安部交管局专门发文在全国交管系统中推广。1992年3月,他被调到了府右街南口岗。这个岗紧邻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是中央领导出行的必经之路。位置特殊,责任重大。他带领岗组同志认真进行岗位调查,结合岗位实际,摸索车辆通行规律,总结适合路口的指挥方法,使路口通行能力比以前提高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