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麟 男,1936年出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 北京市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机械厂干部、工程师。1981年至1985年多次获得燕化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评为中石化劳动模范,1984年、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许一麟先后研发了自动升降台、液压千斤顶、螺旋三齿轮刀排、新型“电解磨”和弹性浮动摆线减速机,参与了新型螺旋锥铣刀、棒铣刀的设计研制。 弹性浮动针轮摆线减速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通用机械,当时我国仅能生产中小功率的机型,大功率的减速机技术掌控在日本等少数国家手中。国内所需的大功率摆线减速机,只能花费大量外汇进口。他临危受命接受摆线机攻关任务,将一台进口摆线机全部解剖、拆开,与厂里仿制失败的减速机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几个月反复测量、测算,终于发现了仿制机失败的原因。他琢磨和钻研传统摆线减速机的理论,为提高“摆机”零部件加工精度找资料、借书籍,画图、计算,常常忙到夜里两三点钟。过度的劳累,使他旧病复发,左胸腔由于长期摩擦发炎,致使胸腔骨节发炎,胸内充满脓液,周围的肌肉已经腐烂。在病床上的4个月,他全身心地去研究新型摆线机。出院以后,就拖着半残的身子投入计算、绘图、修改、再推翻的工作中,经历了无数次反复,新型摆线机的设计日臻完善。1983年,两台10千瓦样机通过了各种负荷试验和3000小时工业性运转试验,各项性能均达到了设计要求。10千瓦新型摆线机研制成功后,他又主动承担了研制100千瓦大型摆线减速机的任务。他带领攻关小组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两吨多重的样机,反复拆装了十几次。做试验需要有实验台,可建一个实验台得花费几十万元。他不愿给厂里增加负担,就找了一个废弃的曝气池。冬天,寒风刺骨,他亲自带着全组同志下到5米深、3米宽的池底,将1米多厚的沙石污泥一锹一锹铲到池上,将曝气池改成了实验台。有一次抬样机,因为左臂用力过猛,他突然感到左肩疼痛难忍,浑身冒汗。同志们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左胸手术部位血管破裂,皮下和肌肉淤血已有几百毫升。他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可在医院里没住几天他就匆匆赶回,一头扎进了实验场地。1987年,经历了近千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他们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台100千瓦大型摆线减速机的研制工作,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权。同年,在广州国际专利和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上,该项成果荣获银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