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林 男,1931年出生,山东招远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副食品公司副经理、商品保管技师。1954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市食品公司保管员、储保股长、主任。1978年、1980年、1981年先后3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0年被评为全国供销系统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商业部劳动模范,1979年、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经济由单轨制计划调节向计划和市场双轨制调节转化。刘增林注意到市场变化的情况,制定了“市场强化,经营变化”的企业改革指导思想。并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市场经营3年迅速向前迈了三大步:1986年完成了企业由仓储型向经营型的转变,1987年完成了由经营型向服务型的转变,1988年又由服务型转变为开放型;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从1978年的9.4万元上升到1988年的72万元。为组织蔬菜进城,丰富首都“菜篮子”,1988年8月,他提出利用空闲的库房和场地建设蔬菜交易市场的设想。开始,蔬菜经营不太景气。他和其他同志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加强宣传的手段扩大影响力,先后在多家媒体做广告,甚至到马路上拦菜车,把客人请进来。1988年8月9日,在他的组织下,蔬菜交易市场开张营业。市场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实行灵活收费方式,对菜价卖不上去的农户采取少收费甚至不收费等方法笼络客源,并选派责任心强的同志精心管理。最终把菜农引了进来,蔬菜日均成交量由原来的8万公斤很快上升到200万公斤,最高日交易量达到2953万公斤,占全市日上市量的15%,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交易量的上升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个半月交易时间企业共收取手续费23万元,受到市领导表扬,先后有10多家新闻媒体给予报道。他参加工作多年来,始终坚持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同志的协助下,吸收国内外实验室储藏水果的经验,先后对苹果、柑橘、鸭梨、蕉柑、葡萄、香蕉等品种进行了十几项科学储藏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葡萄含水量高,皮薄易腐烂,储藏保鲜在国内外都是难题。他潜心钻研,在看到苏联采用药物处理延长葡萄储藏保鲜时间的报道后,1985年至1987年间他跟同事们一起用几种药物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使葡萄鲜果的储藏时间延长到4~5个月,损耗率在3%以下,各项指标均超过苏联,并再次获得商业部科技成果奖。1988年,企业用此技术储存葡萄21万斤,获利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