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凤林 男,1928年出生,河北容城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煤炭总公司二厂工人。1951年在市煤炭公司任装卸工。1981年被市经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1978年、1981年、1988年先后3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6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田凤林从事煤炭装卸、保管工作近4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一直发扬5种精神。一是老黄牛精神。他参加工作三十八年如一日,脏活累活抢在前。料盘和涵洞是艰苦的岗位。涵洞又黑又低,空气不易流通,烟尘弥漫。赶上下雨的时候,涵洞成了“龙须沟”,没脚面的淤泥发出难闻的气味。有的工人不愿下去,他二话不说,下到涵洞里,把淤泥挖出来,把涵洞清理得干干净净。1984年,领导分配他到储运科资源小组。他依然是不分早晚,见活就干。全年应出勤306天,实际干出了512天的工作量,出勤率达到167%。1988年,他调到现场班,一段时间煤炭供应紧张,他带领同志们选块2000余吨,为厂里增收2万余元。在改建现场喷灌降尘施工期间,他和技术人员一起,连续奋战几十天,砌挡煤墙1300米,清挖排水沟750米,为工程运送沙石材料,保证了施工任务的提前完成,还节约开支3万余元。二是主人翁精神。1984年,大风把吊车的运带刮翻。当时没有其他吊车,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带领大家经过近6小时努力,将大带翻了上去,使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三是硬骨头精神。有一次,他的手不慎被碾伤,一寸多长的伤口,缝了七八针。他不等伤口痊愈就上班了。拿铁锹撮煤、抡大锤,伤口几次震裂流血,他忍着疼痛坚持工作。由于劳动过度,他的梅尼埃病复发,晕倒在岗位上。但他不顾大家的劝阻,继续坚持工作。四是先人后己的精神。他家7口人住在两间平房里。1984年,厂里要分给他一个单元房,他考虑厂里人多房少,坚决不要房。厂里3次分房给他,都被让了出去。一家祖孙三代还是挤在两间平房里。厂里多次招工,他的两个女儿都做临时工。他怕挤掉别人的孩子,没有让女儿报名。五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国家财产他都要捡回来放好,每年从煤垛里捡回的木柴,在现场烤大带和生火取暖用一冬天。卸车机的车底清不净,他坚持几年用小笤帚把车底扫得干干净净。有人算账:每车扫出1公斤煤炭,全年就是13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