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振亮 男,1928年出生,北京房山人,中共党员,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党支部书记。1949年参加土地改革工作,1956年后历任窦店村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是中共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十大杰出人物等称号, 199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1989年、1995年先后2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仉振亮在窦店村任党支部书记时,这个村被称为“破街烂镇穷窦店”,花钱靠国家救济款,吃饭靠国家救济粮。他下决心要改变现状。1976年,他从北京农科院请来专家,在窦店干了10年,进行了41项科学试验,取得了30多万个数据,并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改“三种三收”为“两茬平播”,亩产从767斤提高到2081斤,这项科研成果很快在北京市得以推广。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茬平播”耕作方式已遍及北方十几个省市,增产粮食以千亿斤计算。1988年,国家科委主办的国家首届星火奖颁奖大会上,在全国200多个参评者中,唯一的金质奖章发给了仉振亮。他又投入30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大型配套的农业机械,共计270台(件),实现了耕地、撒粪、打埂、作畦、播种、化学除草、联合收割全过程机械化,农业劳动力占全村劳动力的4%,96%的人从大田里解放出来,结束了多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由于实现了机械化,解放出了大批的劳动力,他认为:必须走农牧结合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之路。他在村里建起了1000人的服装厂,投资1400万元建起窦店抗生素制药厂、肉牛厂、奶牛厂;为了发展建筑建材业,又建起了砖厂、瓦厂、大型构件厂、建筑集团公司。他根据市场需要,又发展了第三产业,建起了清真迎宾楼饭庄、加油站、物资公司等20多个企业。他注重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和福利设施的建设。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北京市一流的窦店中心小学校;投资120多万元建起了窦店中心幼儿园;投资250万元建起了集办公、科研、娱乐于一体的科技大楼;投资60多万元改建了村卫生室,又与房山区电信局联合建起装机容量1万门的程控电话大楼,家家安上了程控电话。还请规划局设计院的专家对窦店村进行重新设计,使村容村貌整洁、环境优美,成为初具规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