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二可 男,1934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56年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5年6月被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7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5年、1989年先后2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毛二可是北京理工大学著名的雷达专家。1953年,他在学校上学时就直接参与了雷达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使北京理工大学原无线电系(现电子工程系)成为我国雷达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1956年,以他为主的几个同学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第一个电视实验发射中心的研究设计,并取得了我国第一个电视频道的执照。1958年,他在学校建成中国第一家试验用电视发射台。1964年,由于国家战略需要,他与几个教师一起参与组建了学校雷达研究所,为电子工业第14研究所提供论证支持。并协助14所在河北宣化地区修建了中国第一个相控阵雷达。这部雷达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研制大型先进雷达的国家之一。他们主动开始了在雷达及通信系统中有重要作用的测试仪器“高频相位计”的研制计划。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高频相位计”终于研制成功,从而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1978年,“新型十厘米稳定振荡器”获全国科技大会表彰。1981年,“用CCD做对消器的微波雷达动目标显示系统”获国防科工委重大技术革新二等奖。他领导的雷达研究室获得了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重大科技进步奖17项。作为中国雷达领域的主要领军人之一,他不但主持着学科发展,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雷达电子技术教学科研人才。他在雷达系统及杂波抑制信号处理和雷达跟踪的信号处理方面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1981年以来主持完成了21项合同,其中有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四等奖1项,部级奖多项。提高了中国雷达动目标显示、检测性能及跟踪的精度和速度,对中国雷达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能在雷达技术领域做出巨大成就,缘于他对“精确”的钟爱。精确,在常人眼里也许只是一个词汇,在雷达技术研究领域,却意味着难以想象的艰辛,需要经过上亿次的测试。他总是强调“细节决定着结果的精确与否,必须认真对待”。他一直保持着每周7个工作日,寒暑假、节假日从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