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孝威 男,1931年出生,江苏无锡人,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部物理一室负责人。1949年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先后在北京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青海核工业部九院、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单位工作。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唐孝威是原子核物理及高能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高能实验物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我国人造卫星空间辐射剂量的测量、粒子探测器的研究、粒子物理实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可贵贡献。20世纪60年代参加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试验,在中子点火实验和核试验物理诊断等方面做出贡献。70年代中进行我国卫星舱内空间辐射剂量的测量。70年代末率领中国实验组到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进行高能实验,参加的马克杰国际合作组在实验中发现胶子。80年代初领导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组参加L3实验及AMS实验等国际科技合作,在实验证实自然界存在三代中微子以及实验测定中间玻色子特性等方面做出贡献。90年代起和我国神经科学家一起推动和组织脑功能成像实验和神经信息学研究,并在生物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核医学、脑科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工作。在研制原子弹的决战阶段时,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7位副总理和7位部长参加的专门委员会。他和助手们也随大批科技人员来到青海湖附近的西北研制基地。这里海拔3000多米,高寒缺氧,年平均气温为-4℃。他不惧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他与人合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50多篇。学术专著有《粒子物理实验方法》《细胞运动原理》《脑功能成像》,还著有《正负电子对撞实验》《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等书。译著有《狂热的追求》。他在科研工作和高校教学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人才,给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指导和培养了一批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