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庆文 男,1922年出生,北京房山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南韩继大队党支部书记。1938年参加了八路军平西游击队,历任战士、副营长、营参谋长,1954年复员回乡任南韩继村党支部书记。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徐庆文在战场上曾7次负伤,9次立功,被评为战斗英雄。在解放石家庄时,他前胸肋软骨被炸碎裂。他在住院治疗时,有目的地参观了李顺达和耿长锁组织发展起来的合作社,就决心回老家,好好建设家乡。1954年,他谢绝了部队和地方的关怀,不上军政大学,不当县里干部,不顾受伤的身体,回到了家乡南韩继村,回乡不久就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南韩继村当时是“一年到头地里忙,只够全家半年粮”。为了巩固初级社,他将转业费全部拿出来。1956年,村里创办高级社,他任联社主任。1957年,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从这年起,村里头一回甩掉了村民长期缺粮的帽子。1958年,南韩继的粮食亩产量达到了281公斤;1963年达到了425.5公斤,很快使南韩继建成京郊农业战线的先进单位。刚经过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南韩继,亩产粮食这么多,很多人不相信。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彭真委派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带工作组来到南韩继。经过工作组认真核查细算后,确认了南韩继的粮食亩产确实是真的。大家把徐庆文与南韩继人紧密挂钩。1965年,村里粮食亩产达到了534.5公斤,成为全市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北京农业的大跃进》中,徐庆文和南韩继人占据了全片镜头的30%。“徐庆文和南韩继人”的知名度在全国传开。1970年冬,他带领社员大干三冬两春,动土60余万立方米,将大东沟建成170亩粮田。冬闲时节,他带领社员苦干70多天,修筑了从北庄到本村长达3000米的地下暗渠。“东水西调”的实现,使全村六成粮田由旱地变成水浇地。1971年,将4岗9沟11坑削掉垫平,整出粮田510亩,还修田间路5公里。1973年冬至1974年春,对北大洼、西河滩进行平整造田,造出粮田156亩。1975年冬至1976年春,打大口井、机井各一眼,修筑水泥构件防渗渠3000米,既完成了井渠配套工程,又实现了“西水东调”。他们靠镐刨铣挖,肩扛车推,连续几年累计动土249余万立方米,结束了当地十年九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