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崧 男,1926年出生,江苏无锡人,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北京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194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管弦乐系,1956年起先后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小提琴师。1958年本人要求,经国务院批准专事养蜂科学研究工作。1958年至1962年任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研究室负责人;1962年至1980年任北京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曾获得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双文明建设标兵等称号。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周崧1944年在陕西试养第一群蜂以后,对养蜂即产生浓厚兴趣,遂长期潜心于养蜂科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因提出在蜂王浆中可能含有活性物质,导致他日后脱离文化界,而成为以蜜蜂遗传育种为研究重点的科学工作者。在60年代初,他提出了蜂王浆存在遗传信息物质的推论。1979年,他与北大协作,通过试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推论的正确性,对蜜蜂育种和遗传理论有重要意义。在选种、蜂种鉴定、杂交优势利用、轮回换种及建立种蜂场等问题上,对蜜蜂良种选育做出了贡献。他在下放劳动期间,学习总结养蜂经验,编写养蜂专业读物,培养技术人员,建立种蜂场,为延安地区养蜂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他注意研究解决养蜂中的迫切问题,在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蜂具改革、产品利用以及试验手段上取得了成果,如新设计的蜂乳吸取器,经济、简便,比过去人工提高工效3倍。同时,他勇攀科学高峰,对蜜蜂单性生殖育种和蜜蜂性别成因的基因组合进行了研究探索,通过秋水仙素处理处女王,由单性卵培育出了工蜂和蜂王,对遗传理论有重要意义。他研制出国际养蜂业通用的技术发明,包含盗蜂防御装置蜂王安全邮递器(1959年研制成功,1984年登记实用性新型专利),1974年在延安甘泉县的深山内创制完成。寄运中蜂种王,全程耗时7天以上,蜂王和工蜂全部安全无损。他先后出版了《养蜜蜂》《陕北养蜂》《蜜蜂工程育种》等书,发表了《蜜蜂良种选育原理和技术方法的探讨》《纯合子育种方法的理论疑难》《蜂场的建设和管理》等专业科技和经济体制研究方面的论文20多篇。其中《蜂场的建设和管理》一文曾被用作全国省市级养蜂业专职干部培训班(由农垦部每年举办)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