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荣 男,1938年出生,福建福清人,中共党员,北京市昌平县高崖口中学副教导主任。1958年参加工作在高崖口中学任教。1978年被昌平县革命委员会授予县模范教师、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授予市模范教师,1979年出席北京市“三模一特”大会;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林瑞荣是印度尼西亚华侨,1955年回国,1958年高中毕业到高崖口中学任教。他坚持山区教育工作,二十一年如一日,为山区教育的普及提高做出了贡献。他刚到高崖口中学时,学校正在筹建中,教师只有两人,教室门窗未装,晚上备课用油灯,吃水要到一里外的深井去挑,学校距离长途车站有几十公里山路。条件和国外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坚持留下来,开始走访学生的家庭,做好教学前的工作。他在山区教学6年后,相恋10年在广州工作的女友与他分手,他娶了当地姑娘,坚定了在山区工作的信念。母亲从印度尼西亚来探望,看他每天上山打柴、担水烧饭,工资低,劝他回印度尼西亚,经营他大舅的工厂。大舅也来信要他去印度尼西亚当工厂老板,但都被他拒绝了。一位老同学邀请他一道去香港发展,两人因为志向不同,再不往来。他更坚定了扎根山区教育的决心。他说话有南方口音,为了让学生听懂他的教学,他向社员、学生学习当地语言发音,一字一句地练习,终于学会了普通话,给教学带来了便利。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他自费购买了许多教材,还常为一个教材难点,跑几十里山路找老师请教。学校条件差,经费少,他就地取材,每年都亲手制作几十种教具,供教学使用。后来,他已经能基本胜任初、高中大部分学科的教学工作。他在教学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每年的“三夏”“三秋”前,他带领学生组成电机修理小组,为公社70多台电机进行维修保养,支援了农业生产,巩固了学生电学知识。村里搞农田建设缺炸药,他带领学生配制土炸药。公社为此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1971年国庆前,公社党委提出在国庆实现村村照明,结束煤油灯时代,但由于正是秋收季节,人手不够。他不顾爱人正在产期,主动承担了任务。他带领十几名学生,每天跑20多里山路,挨家挨户地安装线路,使全村125户家庭在国庆节期间都点上了电灯。社员们收音机、钟表坏了,都找他修理,他因此受到了社员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