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盛 男,1928年出生,云南凤仪人,七机部一院211厂技术员。1955年毕业于昆明工学院机械制造系,历任航天工业部首都机械厂车间工艺员、高级工程师。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了“铸铁冷焊”单项科研成果奖,并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陈钟盛从1962年开始刻苦钻研铸铁冷焊技术,和小组同志一起努力,攻克了铸铁冷焊的技术关键,先后研制出9种使用范围较广的焊条,摸索出一整套有效的焊接方法,为我国铸铁冷焊闯出了一条新路。在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铸铁冷焊”单项科研成果奖。几年来,他和小组的工人师傅一起,为部内外焊接、修复较重大铸铁养产品2969件,其中大型关键和急件325件,被国内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邀请48次去协助解决“老大难”的铸铁冷焊技术问题。常州戚墅堰发电厂有台1919年从德国进口的3200千瓦汽轮发电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因缸体裂损严重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停止了发电,多方请人修复未能修好。1973年,他被请去后进行了冷焊修补,使停运20多年的机器恢复运转。南京铁路轮渡所3台5000吨轮渡船主机缸体裂损严重,1972年,经他和同志们冷焊修补后,使用至今完好。1977年,他对银川化肥厂高压机进行冷焊修复,避免了因停工停产造成的10000多吨合成氨的损失。1978年,对于本部32吨重的旋压床变速箱因铸造应力产生的裂缝,他进行了成功的焊接,用大量低碳钢条代替原有的澳氏体铁铜焊条,降低了成本,为新型球墨铸铁的焊接又创出了一条新路。他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作风和劳动态度上严格要求,兢兢业业。从不计较工作条件,乐于助人,急人所急,受到各地许多兄弟单位的称赞和表扬。从1962年到1977年的15年间,他为部内、部外企业修复铸铁件2900余件,其中大型的重要部件有320多件。他还为兄弟工厂举办训练班或专业会议讲课35次,向6500多人讲解了铸铁冷焊技术。他撰写有关铸铁冷焊的论文和经验总结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