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礼 男,1927年出生,山东菏泽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工人。1951年参加工作,1976年任北京市六建公司一工区副主任,1977年任北京市建筑工程局党委副书记。曾当选为中共第十一、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他领导的木工青年突击队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他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7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王学礼在工作中吃苦耐劳,不怕苦难,勇挑重担。在京西电厂工地,他连续高烧5个昼夜但依然坚持工作,扛起100多斤重的螺纹钢筋,硬是摇摇晃晃地爬上了8米平台。他在毛主席纪念堂工地任公司副总指挥兼土木大队长时,身不离工地,手不离工具,没有睡过一个整宿觉。在防水工程施工中,工人轮班苦干4个昼夜,他始终没有离开现场,即便是过度疲劳使肺炎复发也经常在工地。1977年8月,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指挥部召开的“学大庆树标兵,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工地铁人”称号。他在工作中认真钻研,动脑筋搞技术革新。1972年,在京西电厂主厂房建设中,他提出改用花铺模板、表面钉铁皮的办法取代清水模板的建议,共节约木料200多立方米,节省人工3000多个,提高了工效两倍多。在毛主席纪念堂工程施工时,他创新的“积木支模法”仅用17天时间,就完成了预定1个月的施工任务。他始终保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他在当木工的20多年间,个人从来没用过工地的一块木板,一个钉子。在山西宁武建筑工地施工时,他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了被洪水冲走的工地木料。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央电视塔等建筑物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多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事迹曾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搬上戏剧舞台;被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拍成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