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其敏 女,1931年出生,江苏苏州人,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主治医师。1956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到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958年筹备生物化学研究室,1960年开始对酶学、蛋白质的临床生化工作;历任检验科生化研究室主任、检验科主任等职。她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1项等多项荣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陶其敏从1972年开始做肝炎的实验室研究,长期从事病毒性肝炎研究,率先在国内纯化了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成为我国乙肝核心抗原的标准品。她自行研制出中国第一套乙肝检测试剂盒,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被誉为我国“乙肝疫苗之母”,开创了我国预防乙肝的先河。她在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建立了多项乙肝敏感而特异的检测技术并推广应用。1975年研制成乙肝血源疫苗,由于当时不具备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的条件,为了使疫苗能够及早应用,她毅然在自己身上接种了第一支乙肝疫苗进行试验,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迈出关键一步。乙肝疫苗的研制项目与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一同被列入改革开放30年中国科技十大进步。她领导的肝病研究所围绕乙型肝炎的研究先后建立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26种,并研究出生物素光标HBVONA探针,使HBV的检测达到国际水平,并能供给全国各地使用,使我国的乙型肝炎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水平。在她的领导下,肝病研究所先后共有18项科研项目23次获得国家、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她常说:“我一辈子就在做防治肝炎的事,治好病人是我一生的职责。病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来找我,一定要帮助他们,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