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葭生 男,1939年出生,江苏吴江人,清华大学电子系教师、车间副主任。1978年作为清华大学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徐葭生是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首届毕业生之一,也是该专业和清华微电子研究所的重要创建人之一。曾担任清华微电子研究所副所长,主管科研方面的工作,在CMOS高速SRAM、1Mb汉字ROM等芯片设计中起到了领导作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我国在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上刚起步,只有双极型小规模集成电路开始研制和少量生产。当时国外MOS集成电路发展很快,而国内MOS集成电路技术的研究开发存在不少困难,发展前途不明朗。他带领十几个中青年教师,从1970年开始投入我国MOS集成电路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广事业。在缺乏技术资料和工艺设备、生产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们自力更生,从工艺和电路设计上解决了栅氧化层电荷与静电损伤保护问题,为MOS集成电路在我国的发展扫清了技术障碍。他们开发研制成功中小规模MOS数控系列电路,包括计数器、寄存器、译码器及各种触发器、门电路等,进行了小量生产,还制作了频率计、数码显示等多种应用部件,并到有关单位演示,终于使MOS集成电路得到社会认可。在此期间,先后接产此数控系列电路的有北京半导体器件五厂、前门器件厂、上海元件五厂、天津第一半导体厂、石家庄半导体器件厂等,这些数控系列电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了不少半导体厂的主打产品。他们除了派人传授、推广技术外,还多次举办短训班,帮助企业培养生产技术骨干,成为我国MOS集成技术最早的发源地。清华半导体车间对我国集成电路生产基础条件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对减少灰尘污染的要求,他们自己设计、采购、联系施工,于1975年建成了当时国内集成电路生产用的第一个超净车间,满足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制的需要。此外,他在学术和组织工作方面对清华微电子研究所和我国IC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微电子研究所建立CMOS方向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