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恩 男,1927年出生,浙江诸暨人,中共党员,北京石油化工总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1949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后,长期从事炼油厂工程设计,是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曾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徐承恩是炼油工艺设计专家、石化工程设计专家、炼油工艺专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胜利开发,使我国的炼油工业进入一个发展时期,但新的问题也出现在了石油工作者面前。大庆油田产的石油含蜡比较多,炼出的柴油凝固点高,北方天气寒冷,这种柴油很难使用,脱蜡、降低柴油凝固点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工作。徐承恩主动担下这项艰巨的任务。整天面对的是弯弯曲曲的管廊和必须精确到毫米的图纸,一次次的失败、寻找问题、继续试验,其中的种种艰辛和困难远远超过常人所能够承受的范围。1965年,尿素脱蜡装置终于设计成功,通过化学反应去掉原油中的石蜡成分,这对利用大庆原油为航空以及高寒地区提供燃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后来的石油工作者把它和其他4个自主设计的炼油装置亲切地称为石油界的“五朵金花”。徐承恩也由此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石油界的地位。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徐承恩主持审定了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及我国援建的阿尔巴尼亚炼油厂、朝鲜烽火炼油厂设计工作。他还具体组织指导了一批重大项目的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负责的上海炼油厂节能技术改造常减压装置和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催化重整、MTBE装置等方面的技术攻关项目中,对提高国产汽油的质量和芳烃生产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