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儒 男,1939年出生,四川青神人,中共党员,北京有线电厂工程师。1964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分配到国营738厂任技术员、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徐建儒1964年到1978年间,先后参与过计算机104机、108乙机、320机的生产、调试、维修等工作。最初他负责320机内存,内存的磁芯体是工厂生产工作量最大、最难的。一台机器需合格,内径仅0.3毫米,且要穿过3根导线的磁芯32768X(48+24)颗。为了适应工厂批量生产,厂里发动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221战斗队,进行磁芯板穿板半自动化的技术攻关,他具体负责。研究所提供的320机设计图纸是双面板,经大家反复讨论认为,要使穿板半自动化,必须改为单面板。这样内存组就得担起磁芯体结构重新设计的任务。他作为内存组负责人,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按时完成了设计任务,并配合221战斗队完成了磁芯板半自动化穿板的任务。圆满解决了320机批量生产的难题。10年间共生产320机22台,满足了国防科研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工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了满足卫星发射需要,国家将厂里生产的两台320机分配给了国防科委西安卫星测控中心。1970年7月,又直接发往基地。厂技术人员和部队同志一起调试,于1971年3月成功参与了我国第二颗卫星的测控任务。他在完成内存调试任务后,主动学习其他部分知识,并参与工作,为整机调试尽了一份力。320机故障较多,需要维护。基地软件人员特意编了个计算程序,在上机前用来检查机器,但需要打印出结果才能知道对错。于是他想能否直接判断机器何处出错,以便维护人员尽快排除故障。他向软件人员请教,并反复阅读被大家称为165阶方程的程序,最终将这个程序改编为320机的检查程序,为迅速排除机器故障提供了一个简捷的方法。后来他又编了内存最坏布局打扰和交换器多通道并行检查程序。这3个小程序在后来320机的维护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那台320机利用率较高,经常是24小时连续运行。有时机器深夜出现故障,他到后就能解决问题。部队的320机在有任务时,他都会去协助维护。后期,成立了以他为首的巡回维护队,到全国各地协助320机用户解决问题。320机后,他参加了工厂220机的试制工作。由于他对计算机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后来被直接安排到220机的运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