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炜 男,1934年出生,上海人,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领导小组副组长。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后分配至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从事医疗及临床教学工作,1969年起从事肿瘤专业工作;他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名誉院(所)长,并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世界卫生组织胃癌协作中心委员、亚太地区肿瘤协会常务理事、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国际事务部委员等职。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徐光炜长期从事肿瘤外科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乳腺及消化道肿瘤的诊治。致力于胃癌及乳癌的防治研究。早年在国内首先提出按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范围的胃癌分期法,曾被作为国内统一的分期标准;他开展并推广“胃癌网膜囊外剥离”的根治手术法,使我国根治性胃癌的5年生存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率先建立了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阳性符合率达95%;近年开展了亚临床转移灶的导向治疗研究;作为中美合作课题“胃癌高发现场研究”的负责人,明确了我国胃癌的流行因素,发现了含巯基蔬菜有强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胃癌的癌前疾病及高危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关系。目前正在开展胃癌癌前病变的干预试验。在乳癌研究方面,他多年来对乳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普查技术进行系列研究。早年建立了以流行病学的乳癌个体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识别乳癌易感人群的方法,其后研究了乳腺不同X线实质分型识别高危人群的方法,研制了乳癌普查车,建立了乳癌高速高效的普查系列技术。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乳癌二级预防最佳实施方案的研究,被评为部二级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