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登元 男,1935年出生,北京顺义人,中共党员,北京市良种繁殖场党支部书记。1956年在北京市农林学校作物栽培专业学习,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顺义县农林局见习技术员,北京市良种繁殖场技术员、场党委副书记、场副场长。他是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施登元对工作认真负责,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他从1971年开始到1977年通过系统选育优中选优的方法,先后选育出“京良二号”“京良三号”棉花新品种。1974年,这两个品种参加北京市棉花品种对比试验,并获得了前三名,这两个品种早熟、优质、高产,成熟期可提前10天左右,霜前花比推广的徐州209棉花品种高出10%左右。1975年后开始在北京远郊区县推广,经过几年扩大种植可达10万亩左右。1976年又改进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采用间作套种方法,即4垄棉花占地2.4米宽与占地2.4米宽米大麦的间作方式、下茬种大萝卜,充分发挥边行优势,并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获得了成功。10亩试验田获得亩产皮棉130多斤,增产10%以上,亩产米大麦600斤、大萝卜3000斤。同年利用营养体育苗,利用保护措施提前到3月中旬播种,即提前一个月极大地延长生长期,栽大田后为促幼苗早发,加大深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部生长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由于采用良种良法一起用,在10亩试验中,其中75-14新品系在京获得亩产皮棉150多斤的好成绩(2亩)。在此期间,他参加小麦良种繁殖推广工作,利用小麦稀播繁殖方法提高繁殖系数。加快了新品繁殖进度,为郊区农业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