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育龄 男,1921年出生,河北高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研究员、胸外科主任。1947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51年留学苏联,获苏联医学院副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胸外科主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他是北京市第七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7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辛育龄是胸外科专家,1956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到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工作。他基本上消灭了肺切除术中的致命并发症——“支气管残端瘘”。此症发生后死亡率高达50%。他创造了“支气管残端黏膜外缝合法”,用此法进行肺切除术3000余例,基本上消灭了瘘的发生。这篇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重视。目前许多国家和国内的10多个省市均已采用此法。他积极开展肺癌的治疗研究工作。过去遇有中心性肺癌,只能放弃手术。现在采取打开心包,从心包内处理血管,从而使肺癌组织得以切除。同时对肺癌病人采用了支气管袖式吻合技术,使之最大限度地切除肺部肿瘤和尽量保存健康的肺组织。他积累了抢救大咯血或出血性危重病人的成功经验。胸外科先后收治了45例术中失血5000毫升以上的危重病人,有42例治愈出院。在他抢救过的36例呼吸衰竭病人中,27例治愈,成功率达到75%;死亡率只有25%,较国外治疗水平为优(国外死亡率在50%左右)。他在针麻开胸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65年至1978年,全科共做针麻肺切除术1048例,成功率达到97.2%。并由开始在四肢扎40根针到1根针,曾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表彰。他积极进行肺移植实验研究,并于1979年1月13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例人体肺移植手术,手术技术完全成功。由于他做出了突出贡献,1977年至1978年,他出席了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和全国科学大会,他所领导的胸外科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他著有《结核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