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信 男,1930年出生,上海人,中共党员,北京六建公司副总工程师。1952年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后改为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同年9月被分配到一机部基本建设局,同年11月被派到101工地任测量员,1957年到华北直属建筑工程公司工作,60年代到北京六建公司技术科,1976年任北京六建公司副总工程师,1982年到北京建工局历任副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局长、总工程师,1992年任北京铁路西客站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是中共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1995年先后2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杨嗣信出身于基督教家庭,曾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党组织的热情关怀帮助下,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雷锋、焦裕禄事迹的影响,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64年,他宣布,“我认准了马列主义,从此与教会决裂,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他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在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深入现场做技术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有创造性的科研工作。他在六建工作时,承担或主持取得的科研技革项目有37项。他担任中央电视塔工程技术领导小组组长时,面对这项405米高的建筑工程,技术难度和风险很大;特别是塔吊在300多米高处怎么卸下来,是国内无先例的技术难题。美国公司提出,塔吊的运行和拆卸由他们指导,费用要140万美元。他决心自力更生攻克难关,经过与技术人员、工人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多方案论证比较,最后在广播电视部天线施工队的协助下,用土办法安全把塔吊从高空卸下来。他被誉为“托塔天王”,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他曾2次获得北京市科技一等奖和一次全国发明奖。他还参与了“前三门”、首都机场、人民大会堂改装等工程项目施工。他几十年如一日,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坚持每天早来晚走,节假日不休息。他经常替别人值班,利用业余时间给工人编写技术手册,并自己刻蜡版印发给工人。他利用休息时间义务给外单位搞了18项工程设计,并指导施工。按当时的规定,这些设计可以收5万多元的劳务费,但他分文未取。他担任局领导以后,仍坚持提前一小时上班,推迟一小时下班,节假日也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