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松 男,1937年出生,北京朝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市东城区胜利服装厂工人。1953年在东四北大街服装店当学徒,1956年在缝纫厂当工人,1958年在胜利服装厂任班长。1977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积极分子,是东城区第七届人大代表。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杨柏松是胜利服装厂的维修班班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在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提高技术,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工人俱乐部听课,学习了机械原理、制图、电工学等知识,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本职业务技术。他带的维修班要负责厂里和近10个门店200多台设备的维修保养,他技术好、服务质量优,很受各门店的欢迎。尤其是在节假日和下班以后,有时是机器设备坏了,有时是需要维修保养,他总是被请去修理。家里人记得最清楚的是,他经常是饭没有吃完,就被叫走了。为了工作,他毫无怨言。20世纪70年代初期,厂领导布置做电动剪刀。他深知缝纫工人经常用手工剪布匹,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发麻。他受理发电推子的启发,利用一个月的业余时间研制出了电动剪刀,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受到了领导和工人们的赞扬。此后,他又开始改制电熨斗,经过2个多月时间,研制出了熨烫机。原来一件衣服用手工熨烫要反复推移几十下,现在放到熨烫机上,用几秒钟熨烫一面再翻过来熨烫另一面,就完成熨烫工作。1976年后,北京市面上开始流行百褶裙。厂里当时做百褶裙都是用手工做褶,效率低,观感差。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他通过去国棉厂参观一台德国产的老式机器受到了启发,经过一年多时间研制了小型压百褶裙的设备。生产的百褶裙效果好,工效提高了许多。厂里的百褶裙开始供应市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他又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升级版的百褶裙机器,使裙褶可宽、可窄,可做立褶、波浪褶等10多种样式。厂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提升,他领导的班组也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