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华 女,回族,1924年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中医师。1946年开始学习中医,师承著名中医外科专家赵炳南;曾在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北京市宣武区广内医院从事中医外科工作,1972年在北京市宣武区工农兵门诊部工作(后门诊部改为宣武中医医院)。是北京市第七、第八、第九届人大代表;被北京市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称号。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石晶华从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近30年,在国内外血瘀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20世纪70年代中期,她带领研究组对1966年至1973年在宣武区中医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以活血化瘀法治疗的129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分析。她依据黄家驷主编的《外科学》诊断标准确诊,在1290例中,男1216例,女74例,年龄7~40岁。发病诱因有吸烟、寒冻、外伤史等。按照上述辨证分型进行治疗,并对坏疽继发感染者加青、链霉素肌肉注射,对坏死剧痛者创面局部用宣武区中医医院自制的脉管炎1号、2号、3号软膏。痊愈526例(40.8%),显效330例(25.6%),有效401例(31.1%),无效33例(2.5%)。她擅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周围血管病的治疗,结合临床医疗实践,在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中,创立了清热解毒、滋阴通络、活血化瘀的治疗法则,使许多脉管炎患者避免了被截肢的痛苦。并以此研制出“脉通灵一号”“脉通灵二号”成药经验方用于临床。她采用了辨证分类的治疗方法,把患者分为4个类型。总结出一系列治疗脉管炎的有效方剂。她研制的“脉通灵一号”“脉通灵二号”药剂,经临床试验治愈率达到41.7%,总有效率为94.7%。此项科研成果使21.7%的脉管炎患者避免了截肢致残的痛苦,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